鉴赏

作者:yebuyugz9B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11-21 00:21:15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
鉴赏(图1)

鉴赏(图2)


中国古典园林之首,坐落于北京西郊,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 之一,总面积约290公顷。始建于1750年,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,1888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。

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,全园分三个区域:以仁寿殿为中 心的政治活动区:以玉澜堂、乐寿堂为主体的生活区:由万寿山和昆明湖 组成的风景游览区雷火。全园借景西山群峰,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 一体,使景色变幻无穷。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,共有亭、台、楼、阁、 廊、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三千多间。

鉴赏(图3)
鉴赏(图4)

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,容纳了不同地区的 园林风格,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也极为精湛,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。 人工景观、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和谐地融为一体,堪称中国风景园林 设计中的杰作。

北京颐和园是清代留存的大型皇家园林,借鉴了中国历代园林艺术 的精华,容纳了不同地区园林艺术的风格。“清代的皇家园林,无论规模 和成就都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建筑。清代自康熙以后历朝皇帝都有园居的 习惯,在北京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修建了许多行宫园林。[颐和园气势雄 伟、设计精湛,体现出中国古代帝王宫苑自秦汉隋唐以来的传统风格。颐 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,万寿山原为小山头,昆明湖原为一个小的 天然湖泊,后来在建园时,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根据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,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,形成今天万寿山的格局。颐和园中巨大 的《万寿山昆明湖石碑》由乾隆皇帝亲笔手书,记载了扩展昆明湖和万寿 山的经过。万寿山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,楼台亭阁依山而建,组成巨大的 主体建筑群,以磅确的气势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,形成颐和园的中心。

鉴赏(图5)

颐和园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在造园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,将自然景 色和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 大量采用了对比的手法。从整体上看, 万寿山上建筑密集、雕梁画栋,昆明湖上碧波荡漾、长堤小岛,山与水之 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:与此同时,颐和园的前山建筑富丽堂皇,后山景色 幽静深邃,人工美与自然美之间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:除此之外,昆明湖 上游船戏水、来往穿梭,与昆明湖边巨大石块雕砌而成的清晏舫(石舫, 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),更是形成了动与静之间的强烈对比。

鉴赏(图6)

此外,作为“借景”的最佳例 子,著名的“燕京十景”之一的“西山晴雪”,就是北京城雪后天晴时西山银装素裹的美景,颐和园也是最佳观赏地点。颐和园中的长廊,廊长728米,共273间,内部每根枋梁上都绘有精美彩画,包括风景、山水、 人物、花鸟画共8000多幅,成为一.条真正的“ 画廊”。长廊的功能与作用 很多,包括挡风避雨、遮阳防晒的功能,更有供人游玩之余停歇休息的功 能,也有通过精美彩画供人观赏的功能,但是,长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美 学功能,这便是“分景"。这条贯通东西的长廊,将颐和园分成了以万寿 山为主的北部山区和以昆明湖为主的南部湖区,游人在长廊中行走时,可 以左顾右盼、游山玩水,真正领略到步移景换的审美情趣。此外,前面讲 到,中国古典园林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类型, 颐和园毫无疑问是属于前者。但是,颐和园中又采用了“隔景”的艺术手 法,就是用围墙隔出了一个“园中之园”,就是在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, 此园仿照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,富有江南园林情趣,当年是慈 禧太后观赏荷花、垂竿钓鱼的场所。可见,通过这种美学构思,在颐和园 这座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中,也可以欣赏到南方小型私家园林的风光。显然,颐和园正是利用多种建筑艺术手段,创造了集雄秀为一身的和谐统一 风格,体现出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。


雷火电竞 雷火电竞 雷火电竞

搜索